碳汇交易渐成中国生态扶贫新路径
新华社贵阳7月8日电(记者 潘德鑫)“柳杉还长在山上,不用砍卖也能变钱。”贵州省水城县坪寨彝族乡播落村贫困户付昌荣以前从没想过,自家的柳杉挂上碳汇编号后,每棵每年就能得3元钱,“450棵一年能挣1350元”。
贵州省于7月8日正式启动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,贵州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服务平台(下简称“平台”)也同步上线启用。目前已上传平台通过审核的有739户贫困户的39万棵碳汇树,价值117万元。
播落村包括付昌荣在内82户贫困户的3万余棵碳汇树一天之内就已认购完毕,每棵的碳汇交易价格为3元,总碳汇收入超过10万元。
贵州省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付野秋介绍,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是把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树,编上身份号码,测算出碳汇量,拍好照片,上传到平台,面向整个社会致力于低碳发展的个人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进行销售;而社会各界购买贫困农民碳汇的资金,将全额进入贫困农民的个人账户,精准助力脱贫攻坚。
按照要求,参与碳汇交易的林木必须是贫困户拥有林权证、土地证的林地或者退耕地上的人工造林,参与的贫困户需承诺保护好参与项目的林地,如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森林破坏的需及时报告并补种树木。
根据规划,贵州力争在2020年将试点工作推广到100个村覆盖1万户贫困农民,每年筹集扶贫资金1320万元左右,10年开发期内力争筹集扶贫资金1.3亿元左右,帮助1万户贫困家庭脱贫并防止其返贫。
“碳汇扶贫是把生态建设、应对气候变化与脱贫攻坚融为一体的有益探索,有助于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。”付野秋认为,近年来,中国大山深处的贫困农民响应国家号召,坚持退耕还林,努力植树造林,为中国的生态建设付出了艰辛努力,“碳汇交易的推出,将把生态优势有效转变为经济优势”。
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美钧认为,通过购买碳汇,不仅可以助力脱贫攻坚,还能抵消个人和组织产生的碳排放,促进生态文明建设,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决心。
今年初,中国六部委联合印发了《生态扶贫工作方案》,旨在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、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,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,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“双赢”。
该方案也明确提出,要探索碳交易补偿方式,结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,积极推动清洁发展机制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改革,研究支持林业碳汇项目获取碳减排补偿,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。
而在贵州正式开展单株碳汇精准扶贫之前,四川、广东、黑龙江也都进行了碳汇扶贫的探索,碳汇交易正逐渐成为中国生态扶贫的新路径。